《成都日报》理论版全文刊发我院胡大海老师与潘殊闲教授联合署名文章:构建科学化适老化的健康传播生态

作者:来源: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发布时间:2025-06-19浏览次数:10

     《成都日报618日第6版的理论版,全文刊发我院胡大海老师与潘殊闲教授联合署名的文章《构建科学化适老化的健康传播生态》,全文如下:

 


日前,中办、国办印发《关于进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意见》提出,要大力发展“一老一小”普惠服务。这不仅是践行初心使命的生动实践,更是推动社会高质量发展、夯实执政根基的关键所在。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老年人的健康问题日益受到关注。作为银发经济的重要细分领域,老年健康传播已超越传统公共卫生范畴,成为关乎国家治理能力、经济发展质量和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命题。

老年健康传播不仅是提升老年人生活质量的关键,还是企业和社会机构撬动万亿级市场的战略支点,传播健康资讯、普及健康知识,提高老年人健康水平,已成为社会各界共同努力的方向。对此,我们要从市场需求、技术赋能等维度发力,构建科学、适老、可持续的老年健康传播生态,促进银发经济良好发展,助力健康老龄化目标的实现。

需求旺盛+供给失衡

人口结构变化、政策红利释放消费升级驱动科技赋能创新等多重因素叠加,为老我国年健康传播提供了广阔的市场机遇;银发经济正成为动经济增长的新引擎,据预测,2030年我国银发经济市场规模将达到25万亿元。

随着人口结构变迁和互联网技术发展,我国老年健康传播和银发经济发展进入了快车道。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24年国民经济数据显示,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31031万人,占全国人口的22.0%,65岁及以上人口22023万人,占全国人口的15.6%;最新调查报告显示,我国超半数的65岁至69岁老年人使用智能手机,70岁至79岁的老年人中使用智能手机的比例为31.2%。在此背景下,银发经济正成为动经济增长的新引擎据预测,2030年我国银发经济市场规模将达到25万亿元。

一方面,我国老年人的网络健康信息需求旺盛。人口结构变化、政策红利释放消费升级驱动科技赋能创新等多重因素叠加,为老我国年健康传播提供了广阔的市场机遇。三年前,国务院印发的《“十四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服务体系规划》就明确提出“推进老年健康知识普及行动”;世界卫生组织“健康老龄化”理论指出,通过信息干预提升老年人健康素养,可降低23%的疾病负担。因此,构建科学化、适老化、可持续的老年健康传播生态,对推动银发经济向好发展,有着重要作用。

此外,由于健康传播与文旅、金融、教育等领域跨界融合的趋势明显,国家将银发经济纳入战略规划,明确提出支持健康养老产业跨界融合。2024年,国务院要求推动“医疗+地产”“AI+养老”等新业态发展,为健康传播提供政策保障。新一代“新老人”消费能力显著提升,更加注重生活品质,愿意为个性化健康服务买单,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为健康传播注入新动能,更多“智慧养老”场景应用、简化智能穿戴设备操作流程等,更大市场逐渐被打开。

另一方面,老年健康信息市场存在供给失衡问题。中国老龄科研中心数据显示,89%的老年人存在健康信息需求,但能准确识别科学信息的不足40%。这种结构性矛盾折射出健康传播生态的三大失衡:一是在传播主体层面,专业医疗机构与商业机构的话语权博弈形成权威缺位与伪科学泛滥的传播乱象;二是在内容生产层面,标准化健康知识供给与个性化健康管理需求之间存在千篇一律与千人千面的适配落差;三是在媒介渠道层面,数字技术的快速迭代与老年人媒介素养提升缓慢导致技术升级与群体掉队的数字鸿沟。

我国老年健康传播呈现出需求多元化、传播渠道与需求错配、政策强力支持与市场监管不力等特点。老年人对健康服务的需求正从“生存型”逐渐向“品质型”转变,适老化产品和服务存在同质化、技术含量低等问题;部分企业将健康传播异化为营销工具,引发信任危机多地已开始试点“医养结合”“智慧养老”项目,但市场规范性和监管力度仍需加强。

针对这些问题,通过精准传播,提升老年人的健康素养,优化健康资源配置,推动相关产业健康发展,不少地方开展了一系列探索。比如,为提升信息传播系统性和权威性广东推行“粤省事”平台用于养老保险认证,通过强化政府监管提升优质内容识别度,打破信息不对称,消除信任危机,建立权威信息认证体系,构建科学化老年健康传播生态让老年人更好共享数字信息发展成果。

为促进健康传播认知行为改变有效转化上海开展智慧助老项目依托社区老年大学开设智能设备操作健康云服务等课程,采用“理论情景剧实操”教学模式,培养子女或亲属成为家庭数字教练,为老年人提供一对一设备操作指导‌将健康App使用率从23%提升至61%,验证了渐进式传播策略的有效性为科学化健康传播呈现了可供参考的范样本。

为实现适老化设计的代偿性创新,浙江打造浙里养平台集成语音交互、子女协同、社区终端等复合功能,使老年用户留存率提升40%生动示范了代偿性创新的壁垒突破。

精准传播+生态协同

在老龄化与数字化交汇的银发经济风口下以政策创新破除制度壁垒,以技术创新重塑传播形态,以模式创新激活市场动能,促进老年健康传播由规模扩张质量提升转变。

随着老龄化社会加速,适老化健康传播成为提升老年群体生活质量的关键。在老龄化与数字化交汇的银发经济风口下我们要以政策创新破除制度壁垒以技术创新重塑传播形态以模式创新激活市场动能,构建起政府有为、市场有效、社会有序、老人受益的传播新生态实现老年人“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心有所安”的美好愿景,促进老年健康传播由规模扩张质量提升转变。

第一,打造适老化健康传播一是传播内容的适老化。可开发“五感适配”内容,使用18号以上、高对比配色字体,增加方言版音频,设计“一键问诊”快捷入口从语言风格上用心,使用直白明了、生动有趣的内容,尽量少用医学术语、不用复杂长句;从内容选择上精准推送,聚焦老年人普遍关心的常见健康问题,如慢性病的预防、治疗、日常护理等,满足老年人全方位的健康需求。

二是沟通渠道的适老化。可推出“三屏联动”立体传播网络,电视端开辟健康专栏保持传统优势,手机端开发简化操作流程的“关怀模式”,社区屏媒设置健康资讯角强化线下触点,三屏协同让老年人在多个渠道提高沟通触达率。同时,加强社区宣传,通过社区宣传栏、举办健康讲座、发放宣传手册等方式,将健康知识传递给老年人。

三是传播人员专业化培养专业健康传播者通过通俗易懂的方式解答老年人的疑问将专业的健康知识和信息传播给老年人鼓励医护人员参与健康传播工作运用专业的医学知识和临床经验提供准确权威的健康建议医院可组建科普专家库,常态化开展知识宣教深度参与适老化健康传播体系建设。

第二,技术赋能重塑老年健康传播范式随着人工智能的加速发展,依托大数据、云计算、人脸识别等技术,各类智能适老化产品纷纷涌现,老年人享受高品质生活更为便捷。数字技术的深度介入重构老年健康传播范式,从被动接受到主动参与、从单向传播到多维互动,其实质是“技术—人—场景”的深度耦合,在技术创新的同时更要坚守“科技向善”的伦理底线,最终实现从传递信息到提升生命质量的价值跃升。

比如,社区智慧养老平台实时推送健康资讯、用药提醒,并与智能穿戴设备联动监测数据;基于大数据和AI算法,传播内容根据老年人健康档案、行为习惯进行个性化定制,结合家庭医生视频问诊,形成动态干预,越来越多的融合方案出现在老年生活场景中,为智慧养老注入新的活力,这是技术赋能老年健康传播数字革命的生动演绎。

一是建立精准传播实施体系从源头整体布局,提升老年健康传播的通达度。政府部门牵头建立省级老年健康信息数据库,细分大类小类用户群体;技术平台开发智能内容工厂,自动生成方言版、图文版、视频版等多形态内容运用传播热度图谱技术,实现社区公告栏、家庭电视、智能手机等终端的精准触达。整体构建用户画像内容生产渠道匹配效果反馈的闭环系统从而实现传播路径的便捷畅通和受众群体的广泛融入。

二是营造生态协同机制环境。多方有序参与,打造政府主导专业机构支撑企业参与社区落地的四维生态扫清最后一公里障碍,营造老年健康传播的生态融合环境。政府建设基础信息平台和标准体系三甲医院提供权威内容,科技企业开发智能工具,社区组织建立银发传播员队伍多方合力共筑老年健康生态圈,为银发经济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营造良好社会生态系统。

三是建立“公益+市场”双轨运行机制。政府购买基础性服务,增值服务引入市场机制,开发健康积分系统,老年人参与学习可兑换体检服务;企业通过健康知识和健康产品推荐实现价值变现等举措,形成良性循环,推动老年健康传播和银发经济相向发展,为可持续发展之路注入持久动能。


原文链接://成都日报/6rxBGfpjIF9ZKEy


供稿| 胡大海

一审一校|胡大海

二审二校|毛雪花

三审三校|潘殊闲


责编:

编审:

维护:西华大学·网管中心 蜀ICP备05006459号-1

川公网安备 51010602000503号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