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动力重大装备及技术协同创新中心

作 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5-11-20浏览次数:866

“能源动力重大装备及技术协同创新中心”依托流体及动力机械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及相关优势学科,联合清华大学、四川大学、兰州理工大学、东方电气集团东方电机有限公司、奥地利安德里兹集团、四川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四川省机械研究设计院等17家在能源动力重大装备及技术领域具有重要影响的高校、科研院所和骨干企业共同参与建设。该中心在201510月被认定为“四川2011协同创新中心”(川教函[2015]624号)。

中心瞄准国家大力发展水电、核电和风电等新能源战略以及石油、化工等领域,按照“国家及我省和区域急需、水平一流、制度先进、贡献突出”要求,以能源动力行业中流体及动力机械等重大装备及其核心技术的引进、消化、自主研发为主攻方向,围绕解决能源动力重大装备及技术领域重大问题的协同创新能力,开展原始性、前瞻性、基础性和应用性创新研究。

协同中心1.jpg

中心确立流体动力机械流动机理及关键零部件水力优化设计、流体动力机械关键零部件结构优化设计与数字化制造技术、油气化工装备与工具研发、能源动力装备国产化及集成创新技术四个创新平台,攻克下列所面临的主要科学与技术问题:

    1)流体动力机械流动机理及关键零部件水力优化设计

    ◇流体动力机械多相流动(含空化、空蚀、泥沙磨损)机理研究;

    ◇流体动力机械内部流动及流固耦合数值及实验研究;

    ◇基于流体动力机械流体动力特性、能量特性及运行稳定性要求的多目标、多约束、多学科综合的关键零部件水力优化设计理论及方法;

    ◇流体动力机械振动噪声及稳定性研究。

2)流体动力机械关键零部件结构优化设计与数字化制造技术

    ◇基于流体动力机械结构力学特性及运行可靠性要求的多目标、多约束、多学科综合的关键零部件结构优化设计理论及方法;

    ◇叶轮类等复杂零部件的多轴联动数控加工理论及方法;

    ◇数字化加工中的几何与物理仿真技术;

    3D打印和激光加工等数字化成型技术;

    ◇三维数字化测量与检测技术。

    3)油气化工装备与工具研发

  ◇大型石油化工、煤化工和冶金工业的特大型空分设备设计、制造及系统集成;

    ◇石油、天然气长输管线中的大型输油泵、离心压缩机、大口径阀门、智能阀门;

    ◇特殊地质条件下油气管线动态监测与安全评价技术和管道检测机器人研制;

  ◇大口径直缝焊管喝螺旋焊管的生产装备、现场铺设施工装备、穿越装备;

    ◇海底油气管线的施工、动态监测技术与装备、多相流体介质的大排量和高压输送泵组、模型放大理论与技术、反应动力学、传质理论、传热理论与技术、流体流动的控制、系统动力学、流体、温度和动力学的多场耦合理论等的基础理论与技术创新等以及大型的CNGLNG加气机组的关键理论与技术。

    4)能源动力装备的国产化及集成创新技术

    ◇以测量(Measuring)、造型(Modeling)和加工(Manufacturing)3M集成化为基础的叶轮类零部件数字化产品开发技术;

  ◇大型水电站和泵站的机组增容防蚀技术;

    ◇百万千瓦超临界和超超临界火电、百万千瓦压水堆核电的给水泵、送引风机及核级泵阀的国产化及系统集成;

  1000MW级水轮发电机组、1000MW级核电机组、兆瓦级新型潮汐发电机组、1.53.0MW风力发电机组关键零部件的国产化及系统集成。

 

Baidu
map